旅游资讯网是中国最大的旅游内容生产和分发平台,提供及时权威的旅游资讯和丰富的旅游短视频

孩子从美国名校毕业后,告诉我要去非洲教书。

旅游新闻 2024-06-22 浏览(906) 评论(0)
- N +

我有一个学生是来自中国的留学生,在美国一所著名的文理学院。他说,毕业后,他的美国白人室友去非洲当志愿者,教当地的小学生普通科目。

他问他的室友为什么要去那里。生活条件不好,没有职业发展前景。

然而他的室友告诉他,他高中学的是IB,他的CAS(社团活动,包括为社团提供志愿服务)是连续两个暑假在那里教书。后来他申请大学的时候也讲了这个故事,最后被录取了。

但他说,“我考上大学后,还是很想念非洲的孩子,所以大学期间回去看了两次,最终下定决心毕业后留在那里工作一段时间,至少在我离开前帮助我的学生顺利完成中学教育。”

图源:pixabay来源:pixabay

我的中国同学听了这个,印象非常深刻,美国舍友申请大学的材料上写的“服务”是真的!对于很多中国学生来说,志愿不是美国大学要求的吗?我可以踏踏实实的去做,不伪造经验也有良心。怎么会有人考上大学后还愿意继续建功立业?

01.我们害怕孩子真的会“付出”。

国际教育圈的人经常批评“虚伪”的志愿服务经历。

比如,有的同学报名参加游学机构的志愿服务活动,以“跟团游”的形式做一个有安排、有模式的志愿活动。

再比如,一些国际学校“购买”山区的教学机会,靠学生给他们大量的教学用品和先进设备,换取对方短期“陪伴”自己。甚至还有海外机构或学生自己通过伪造材料和经历,制造自己的慈善形象来欺骗美国大学。这些情况基本都会被大家诟病。

但是,如果我们的孩子真的受到国际教育的启发,真的开始同情那些求助的人,当他们想长期帮助他们的时候,家长往往会非常不解和害怕——

“你在开玩笑吗?你已经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了,为什么还要继续帮助他们?”

展开全文

“你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他们身上,会耽误你的未来,知道吗?”

“我不明白,他们能给你带来什么?没有任何好处,我们为什么要帮助他们?”

“你知道呆在那里有多危险吗?穷且乱,生病了怎么办?遇到坏人怎么办?”

然而,与家长的担心不同,真正顶尖的大学往往希望自己的学生是真正“关心世界”和“富有同情心”的。因为他们的大多数建校精神也与“奉献”息息相关。

图源:unsplash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比如,哈佛大学是由100多名清教徒创办的,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学院的领导都是神职人员,因此奉献意识深受影响。宗教本身就承担着扶贫济困的责任,所以一直以来都有招收的学生要造福社会的“硬性”要求。

这种精神在现代社会依然存在。每年,虽然有很多哈佛毕业生去了回报更好的工作,但仍有很多人受到鼓舞,放弃高薪,投身于“奉献”事业,这种情况并不太罕见。

哈佛的中国校友曾向我介绍她的医学院同学:“我的几个哈佛同学都选择了去非洲和南美的落后地方做无国界医生,一辈子都在流浪。”

在他们看来,留在美国当医生挣的高薪,还不如在非洲帮助更多的人有价值,因为贫穷落后的地方更需要像他们这样的高层次人才。

几年前,作为优秀毕业生代表,第一个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讲台上演讲的中国大陆学生何江也在演讲结束时说:“或许,有一天,一个在农村被毒蜘蛛咬伤的少年,可能不会用火疗来处理伤口,而是去看病接受更高级的医疗。”

可见,接受过哈佛教育的校友,无论来自何方,都非常重视“回馈社会”和“救苦救难”的价值观。他们中的许多人真的在采取行动继承和发扬哈佛的理念。

不仅仅是一所哈佛大学,最近美国很多著名大学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当他们支持巴勒斯坦的时候,他们会冒着被警察逮捕,被学校开除,甚至被武力镇压的风险,但他们依然坚持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把自己的精力、机会和爱心奉献给一个遥远的、陌生的、对他们不利的国家。

02.中国家庭教育的功利心从何而来?

其实大家都知道,中国也去非洲做无国界医生,也有中国留学生走上街头为加沙人民呐喊。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公公孝顺”,要考虑家庭的利益。毕竟家庭是“亲戚”,为培养下一代买单,所以下一代要做符合家庭利益的事情,发展家庭才是应有的投资回报。

我们会很担心,如果孩子去非洲教书当了医生,会影响TA以后的收入和发展。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值得吗?他们也会紧张自己的孩子参加了支持巴勒斯坦的活动。他们之前的学费会不会因为他们的“多管闲事”打到水漂甚至被赶回中国?

说到底,非洲和巴勒斯坦都属于“亲疏分离”中的“隔阂”,是遥远的世界。我们还没有彻底解决自己的问题,所以不关心遥远的世界。

图源:pexels资料来源:pexels

所以大部分人在新闻里看到离我们很远的悲惨故事时,总觉得只要不危及自家门口,就不会引起太大兴趣,没必要为了他们而影响生活。

极端的,为了家庭的利益,连个人都可以放弃。比如最近获得第4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提名的《年轻人的日记》中,讲述了一个弟弟学习能力不如弟弟的故事。因为他不能做一个为父母挣面子的孩子,所以在家里处处被父母责骂、打压、忽视。他心灰意冷,小小年纪就选择了跳楼自杀。是父母追求的家庭利益凌驾于孩子之上,最终压垮了他。

因此,中国家庭与美国大学的价值观冲突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中西文化的冲突。

儒家的“仁”不同于基督教和佛教的“平等博爱”。但是现在的国际教育是以西方价值观为基础的,所以如果真的要走纯国际教育,那就只能尽量接受西方文化的核心。

如果我们认为中国的儒家文化更正确,或者更接近我们自己的价值观,那么我们只能学习一些国际教育的“形”,然后用这些“形”进入美国的大学。

换句话说,国际教育的功利化也是无奈之举,只是因为我们不想接受别人的核心文化,不想进入别人的大学,所以不得不“口是心非”。

图源:unsplash资料来源: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

03.培养孩子的关键是内核。

选择中国文化还是西方文化,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但是,注重核心还是注重外表,还是一个结论——无论在哪个国家哪个大学读书,都要培养孩子健康善良的核心,有自己合理的价值观,而不能只去国外大学给外表镀金,否则孩子很容易变成空心高气傲,甚至可怕的人。

比如最近的新闻,一些中国留学生很聪明,很有野心,打算去国外创业,但是做的却是“偷信用卡”。

图源:pixabay来源:pixabay

一个在美国留学的学生告诉我,一些留学生在中国人经营的小杂货店和餐馆结账时,把信用卡放在看不见的地方,给了犯罪分子偷偷记录这张卡信息的机会。

只要店员再把信息卖出去,他们就获利了。那些购买信用卡信息的人会在网上购买电子产品,或者购买出租车和食品的优惠券。因为在美国刷信用卡不需要密码,所以连核对卡主签名都经常被商家忽略。

这意味着不法分子只要掌握了卡的信息,就可以绑定购物网站,然后付款。然后不法分子通过社交媒体联系其他贪小便宜的中国留学生,把这些东西以极低的价格卖出去。这真是无利可图。

这个产业链分布很广,涉及华人社区的很多店铺和网站,以及大量国内有海外留学群体的社区,非常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这些专门为中国留学生羊毛的中国留学生,恰恰与很多美国大学倡导的“奉献”相反,是“利己”而不利人。即使不希望孩子“多管闲事”,也绝对不能让孩子做“损人不利己”的事。

其实,当我们的父母不断批判越来越多不愿意奉献自己的“精致利己主义者”的出现时,我们也可以向那些让孩子为陌生人服务的父母学习。

把孩子培养成没有目的,愿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别人的人,至少不会成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只是这可能会触动父母的“蛋糕”——如果一个孩子把自己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奉献给陌生人,那么父母的时间、精力和金钱由谁来补偿和回报?谁应该保护和发扬家庭的利益?

这就看家长的教育观是“养儿防老”还是把孩子当成是一个自由独立的人了。或者说,只有当这个社会发达到一定程度,可以有更多人在物质上不需要家庭、子女来托底,在精神上可以独自美丽、包容自由的时候,他们才会更勇敢、更有底气地鼓励孩子去“做自己”和“做世界公民”吧。

标签: